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要做好教學減負提質“加減法”;以美食、粵劇等傳統文化為引領,增強順德的城市吸引力……昨日下午,順德區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開幕,王基國、蘇耀江、陳日玲、彭海云、謝奕斐5名順德區政協委員亮相首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他們關注的領域涉及產業、教育、醫療、文化等,展現履職風采,傳遞順德好聲音。 關鍵詞: 現代產業體系 從補鏈穩鏈強鏈上下功夫破瓶頸 “在新經濟時代,我們憑借傳統產業的‘舊船票’,肯定不可能搭上新經濟時代的新客船。”順德區政協委員、南方日報佛山新聞部副主任王基國圍繞“高標準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厚植制造業強區根基”進行建言獻策。 順德區政協委員、南方日報佛山新聞部副主任王基國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順德已搭建起強大的產業基礎,但轉型升級任重道遠。“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這也是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賦予順德的改革任務。”王基國說。 在王基國看來,高標準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首先要加強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給傳統產業插上新經濟的翅膀,提升生產效率。而作為企業家,假如思想觀念還停留在二三十年前,肯定跟不上新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迭代企業經營的理念。 順德村級工業園改造騰挪出連片的高質量發展空間。王基國建議加大現代化產業園的建設力度,建設一批智慧化現代產業園,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和引進相結合,發展壯大新興產業。 “要用新興產業調節傳統產業的結構,讓我們傳統產業的結構比例小一點,新興產業的結構比例更大一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打造一個現代化的產業體系。”王基國說,在前期的調研中發現,企業仍有很多高端原材料、零部件需要從長三角等地區采購,甚至依賴進口,未來要在產業鏈上獲得更多自主權,亟需攻克這些核心技術。 他舉例說,在芯片方面,順德很多家電產業仍遭受“缺芯”之痛。為此,高標準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要從補鏈、穩鏈、強鏈上下功夫。以家電產業為例,要解決產業鏈缺“芯”少“腦”的供應鏈瓶頸,快速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造高端、穩定、安全的產業鏈。 關鍵詞: 現代主題產業園 整合各方資源打通上下游產業鏈 順德通過村改釋放出了11.2萬畝土地的發展空間。從“拆”到“建”,如何做好村改下半篇文章,高標準建設一批現代主題產業園?順德區政協委員、佛山市順德區今日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耀江建議,建設現代主題產業園要政府引領、規劃先行,整合各方資源打通園區上下游產業鏈,讓園區建設方、運營方與企業實現有效對接,提高生產效率。 順德區政協委員、佛山市順德區今日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耀江 在政府引領上,蘇耀江提出政府可從政策出臺、資金落實、人員配置培訓上下功夫。蘇耀江表示,一方面政府出臺政策時,要考慮政策的落地性,可采用簡單明了的方式、“一園一策”的形式宣講政策,讓企業更能明白政策的核心內涵;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把一些有情懷、有需求的企業家組織起來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訓,鼓勵園區建設方、運營方和企業建立起有效連接,強化溝通交流。 蘇耀江說:“現在市場上的商品廠房千篇一律,企業進駐后發現不適合自身發展需求,如此一來會導致商品廠房出現空置,造成資源浪費。”因此,蘇耀江建議,建設產業園時要做好前期的調研,定好規劃,在招商引資上要匹配好產業園的發展定位,為投資者和生產者搭建起連接的橋梁,同時政府可以整合自身、企業以及專業人士的資源,打通園區上下游產業鏈,促進園區發展。 蘇耀江還建議,順德要循序漸進地推動產業園區建設,對于一些沒有計劃開發的土地,可以暫時活化利用起來,建設停車場、公園等,讓城市盡量“留白”,需要開發時再進行開發,實現產業與城市發展“雙贏”。 關鍵詞: 優生優育 加大投入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 “順德連續十年位居‘全國百強區’之首,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很有必要,也完全有這個能力。”順德區政協委員、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佛山市順德區婦幼保健院)院長陳日玲認為,醫療保健是一個重要的城市競爭要素,要從優生優育、兒童保健兩個方面發力,構建高質量嬰幼兒照護托育體系,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 順德區政協委員、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佛山市順德區婦幼保健院)院長陳日玲 陳日玲說,順德在優生優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新生兒篩查方面,產前診斷和產前篩查已達到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要求,篩查率達到了98%,胎兒畸形和新生兒缺陷每一年都在下降。 同時,她也認為順德在優生優育方面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從婚前到孕期,再到產前,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好保健篩查,才能保證健康的新生兒出生,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在兒童保健方面,陳日玲說,順德在兒童保健方面的投入較大,包括出生后的免費體檢到各個階段的定期檢查,都有優惠政策。目前,順德區新生兒死亡率、嬰幼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均達到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要求,并遠遠低于這個比例。 “作為一名兒童保健工作者,我呼吁順德繼續加大公共事業的投入,從新生兒階段、嬰幼兒階段、兒童期、學齡期到讀書各個階段,做好保健工作。”陳日玲說,不僅在兒童保健期篩查方面做好量和質的提升,還需重視心理、營養等方面的情況,保障兒童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雙減”政策 做好教學減負提質“加減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在教育公共服務提升上,順德如何做好教育這篇民生大文章?順德區政協委員、容桂容邊小學校長彭海云提出了要全面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議題,為順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構建良好教育生態建言獻策。 順德區政協委員、容桂容邊小學校長彭海云 彭海云表示,“雙減”政策有著極高的社會關注度,既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精心、盡心、全心完成的一份答卷。對此,彭海云從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學生評價方式、開發精品課程、推進社團活動四大方面提出相應的“破題”之策。 “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彭海云強調,減負不等于“躺平”,減負也不是減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均需提升減負提質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做好“學生的負擔減下去”和“教師教學質量提上來”這一道加減法。 評價學生不應以卷面分數為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探索、構建多維學生評價體系。彭海云建議,德、智、體、美、勞,乃至興趣特長、人際交往能力等維度均應納入學生評價體系之中。“多一把尺子,多一點角度,讓每一位學生的優點都能被看見,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自信陽光地在校園里學習和生活。”彭海云說。 此外,彭海云建議圍繞國家教材開發系列具有順德特色的精品課程,充分利用課后托管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興趣愛好,提升綜合素養,滿足個性化教育需求。 彭海云表示,“雙減”政策既滿足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解決了家長急難愁盼的問題,需要每一位老師、每一間學校,乃至整個教育界進行有機配合,共同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 城市吸引力 運用美食、粵劇等傳統文化做好城市營銷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美食是順德靚麗的城市名片。順德區政協委員、廣東順德歡樂海岸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奕斐建議,以美食、粵劇等傳統文化為引領,增強順德的城市吸引力,打造世界級美食文化交流平臺。 順德區政協委員、廣東順德歡樂海岸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奕斐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居民幸福感、自豪感的源泉。順德區即將迎來新一輪發展,謝奕斐認為在做強做大經濟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美感和吸引力,傳承融合創新當地文化。在她看來,順德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美食、龍舟、粵劇等傳統文化在國際上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名片,對內要做好傳承和展示,對外則要運用好傳統文化做好城市營銷,彰顯文化自信。 順德區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大力實施城市營銷戰略,集中力量打造“全球美食之都”這個城市超級IP。謝奕斐認為,這既是文化復興戰略的實踐和落地,同時也順應了順德產城人高質量發展之路,順德區已圍繞華僑城歡樂海岸、順峰山公園、德勝河的核心區域,打造成有網紅指數的文旅地標和流量中心,可以進一步利用這個優勢展示魅力順德,呈現順德文化的內涵。 “美食是我們跟世界溝通的最直接語言。”謝奕斐認為,應該繼續深化“世界美食之都”這個“超級IP”,通過菜式的創新推廣、廚藝的傳承研究,對健康飲食的探索以及將設計和小家電產業鏈進行跨界融合等方面,打造一個世界級的美食文化的交流平臺,更好地在大灣區講好順德故事,在全國發出順德文化的最強音。 統籌/珠江商報記者黃澄獻 文/珠江商報記者黃澄獻 葉芝婷 鄧海霞 見習記者陳敏奇 圖/珠江商報記者林安迪 周焯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