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1-10-11 11:32:30
今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密集出臺多份配套文件,校內校外雙管齊下,規范治理校外培訓、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針對校外培訓亂象,我省各地治理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新的情況?探索出了哪些創新舉措?9月24日至28日,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消防救援總隊等7部門組成的9個視導組分赴我省各地開展基礎教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視導調研工作,進一步促進“雙減”落實。記者也跟隨各個視導組進行暗訪調查,了解各地的“雙減”工作實效。
11份配套文件,7部門9個視導調研組跑遍全省,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工作走深走實
《意見》下發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雙減”工作,省委書記樓陽生做出“以‘雙減’為抓手,深化義務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水平”的重要批示。省教育廳等7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印發河南省基礎教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列出了34項整治清單,對校外培訓機構消防安全、餐飲服務、辦學許可、培訓師資、收費標準等內容做出了明確要求,為各地、各部門的整治排查提供有力抓手。
9月23日,教育部舉行新聞通氣會,介紹中小學落實“雙減”工作和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制度建設有關情況。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意見》這一“雙減”工作總綱領指導下,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密集出臺了11份配套文件,以實現校外培訓機構全覆蓋、全鏈條治理。配套文件包括學科類培訓范圍界定、“備改審”、“營改非”、培訓材料管理、培訓人員管理、查處變相違規培訓、加強收費監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課后服務、建立監測機制、培訓機構登記等,系統涉及校外培訓機構的設置、審批、收費、人員、材料、行為、資本等各方面。
省教育廳召開了全省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聯合視導調研工作動員會
9月24日上午,省教育廳召開全省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聯合視導調研工作動員會。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毛杰說:“要深刻理解‘雙減’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工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迫切需要,是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問題的迫切需要,是我省深化義務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水平的迫切需要,要把學生從校外學科類補習中解放出來,把家長從送學陪學中解放出來。”
會后,視導調研人員立即分組趕赴各地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視導調研工作,特別針對《通知》中提出的34項整治重點、8類情況處置、6大動向應對、4個社會公示情況開展視導工作,推動全省基礎教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工作落地落實。
視導調研第一組深入鄭州市、開封市、蘭考縣,聽取了教育、消防、民政等相關部門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的相關工作,并與公辦民辦學校校長,教師、校外培訓機構、家長代表等開展座談交流;第二組調研了洛陽市、三門峽市、汝州市,深入校外培訓機構,查驗證照,著重了解課程設置、收費標準、師資來源等情況;等等。9個調研組,分赴全省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以及10個省直管縣(市),通過聽取匯報、座談交流、實地詢問、查閱臺賬、暗訪調查等形式進行調研視導。
重拳出擊,對違規校外培訓機構予以堅決取締,對參與有償補課教師“零容忍”
調研發現,“雙減”政策出臺后,全省各地積極作為,一方面對于違規違法校外培訓機構,予以堅決取締;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探索切實可行的管理舉措,堅決維護好教育生態。
開封市教體局為了更好落實“雙減”,總結提出了“53493”工作要求和“2116”督導工作機制。開封市教體局總督學宋祥山解釋,“53493”工作要求是指:“五項管理”要條分縷析;“三個提高”要扎實有效,即提高作業管理水平、課后服務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水平;“四個嚴格”要堅決執行,即嚴格執行均衡編班的法律規定,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嚴格執行作業管理規定,嚴格執行考試管理規定;“九項規范”要落實落細,即規范審批準入、培訓時間、培訓師資、辦學內容、經營活動、合同文本、廣告發布、信息公開、平臺監管;“三個到位”要同向發力,即政府部署到位、學校安排到位、家長配合到位。
“2116”督導工作機制是指:“兩個平臺”要照單全收,即國務院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設立的舉報平臺,凡舉報必檢查,開封市校外培訓機構綜合管理平臺,全市所有培訓機構一律納入接受全程監管;“一號工程”要作為政治任務執行好,即將“雙減”督導列為教育督導工作“一號工程”;“一體評價”用來檢視縣區政府的履職情況,即將“雙減”工作一體納入縣區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六項措施”要執紀到位,即通報、曝光、定向調度、約談、掛牌督辦、問責。
調研組來到許昌市魏都區,了解到該區成立了以區政府牽頭、7部門參加的整治工作小組,在全區范圍內深入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校外培訓機構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暗訪。調研組還與7部門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紛紛表示協同合作讓“雙減”取得了實效。而商丘市梁園區政府早在2020年就成立了“梁園區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聯席會議”,明確各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街道工作職責,定期召集各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街道負責同志,組織聯合執法專項治理行動。
汝州市教體局通過建立詳細全面工作臺賬,對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全面排查做到“精、準、全”。汝州市教體局局長李建鋒向調研組介紹該市工作模式:以街道(鄉鎮)為責任主體,將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納入社會管理網格化,按照證照情況、安全狀況、教學內容、師資力量等整治重點內容進行拉網式排查,并對排查的200余所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一家一冊”建立臺賬,特別是對存在侵害群眾利益的培訓機構做到有記錄、有解決、有反饋。“目前已取締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無證無照機構2所,下發整改通知書 55 份,起到了警示震懾作用。” 李建鋒說。
此外,各地對于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家長委員會等人員組織的有償補課,采取“零容忍”態度。長垣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減”后,教體局認真摸排中小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特別是在職教師違規組織、參與校外培訓輔導班有償補課問題。“查處違規補課11起,對其中7名在職教師給予記過等相應處分,對4名代課教師納入長垣市教育系統黑名單,批評和教育18人。”
加強監督、監管,護住家長“錢袋子”,從源頭上杜絕培訓機構“關門跑路”現象
校外培訓機構“退費難”“卷錢跑路”等風險一直為人詬病。在加強培訓機構預收費風險管控、校外培訓機構監督審查上下足功夫之外,各地通過管理和服務創新,向社會、家長提供可選擇的、規范的、優質的校外培訓資源。
調研組發現,我省多地通過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平臺,保證培訓費及時、全額繳存至監管賬戶內,從源頭上杜絕培訓機構“關門跑路”現象。
鄭州市教育局與鄭州市金融工作局、工商銀行、鄭州銀行積極對接資金監管工作,起草《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辦法》,加強對培訓機構培訓費用收取等行為的監管。市教育局三級調研員王巨濤說:“鄭州在滎陽率先試點第三方托管模式,目前滎陽90家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已有74家完成資金賬戶建立,與工商銀行簽訂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框架協議,并向全市推廣滎陽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南陽市教育局還與電教、信息部門對接,合作研發了南陽市民辦教育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系統,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個民辦教育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把全市民辦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歸納系統管理。“目前已經把715所培訓機構歸納系統管理,實現了年審統一管理、大數據分析、有資質培訓機構便民查詢等功能,做到了信息化、標準化管理。”南陽市教育局副局長吳樹之說。
開封市則依托第三方建立“開封市校外培訓機構綜合管理平臺”,實施第三方監管。調研中,工作人員還現場演示了該平臺的功能:實現了對教育培訓機構從規范資質、業務宣傳、合同簽訂、教學內容部署、從業人員資質、教學內容與場地安排等全方面的系統化管理。宋祥山說:“通過監管平臺的建立,有效減少了教育培訓機構違法經營、虛假宣傳等帶來的負面影響。”
調研組了解到鶴壁市、新鄉市、平頂山市等也都紛紛建立了校外培訓機構第三方監管平臺。
平頂山市教體局印發了《平頂山市校外培訓機構星級評定辦法(試行)》,按照校外培訓機構自主申請,教育部門組織專家對規章制度、機構管理、教學質量、學生和家長滿意度進行評分評議的辦法確定星級,并給予相應的社會效益和優惠待遇。“全市校外培訓機構星級評定結果分為四個等級,星級從低到高,要求逐級提升。校外培訓機構如果出現家長投訴、招生宣傳與實際培訓內容不一致、未安規定簽訂培訓服務合同、收費退費糾紛多等情況,將由教育部門按照規定給予其降星、取消星級的處理。”平頂山教體局副局長尹衛東說。
開封市、三門峽市、鄧州市等發揮互聯網黑白名單發布機制,對通過審批登記的校外培訓機構,及時公布其名單及主要信息。記者在鄧州市教體局公布黑名單中看到,“課外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