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編輯的《唱讀中山咸水歌》一書,由廣東音像教材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標志著中山咸水歌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正式的輔導教材。
中山咸水歌于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山咸水歌誕生在中山水鄉大沙田地區,有著悠久而深遠的歷史淵源,是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疍家人共通的“語言”,更是一種富有濃厚嶺南文化特色的傳統民間音樂,包含了水鄉大沙田地區百姓對精神生活價值的追求和取向,對研究疍民的歷史脈絡、民間信仰、生活習俗、生產勞動等,均具有人類學、民俗學等方面的重要價值。
隨著我國大沙田水鄉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加上外來文化大量涌入,年青一代的文化意識、價值取向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山咸水歌曾處于瀕危絕唱的邊緣。值得欣慰的是,進入了21世紀以來,我們國家從中央到地方都加大力度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歷史價值和鮮明藝術特色的中山咸水歌更是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中山咸水歌的項目保護單位——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積極采取措施,通過搜集整理中山咸水歌并開展記詞、記譜、出版咸水歌集、建立咸水歌展覽館、開辦咸水歌傳唱班,并在全市相關鎮區學校和社區建立咸水歌傳承基地等,有效地推動了中山咸水歌在青少年一代中的傳承。
由于中山咸水歌一直以來都是以口傳心授方式傳承的口頭文化,缺乏必要的教材向青少年一代進行傳播,為此,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決定編輯《唱讀中山咸水歌》輔助教材,由對中山咸水歌有著深入研究的民間音樂家陳錦昌執筆,介紹中山咸水歌的歷史淵源、演唱形式、歌曲分類、藝術特色等,并挑選了20多首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中山咸水歌曲目進行記譜制譜、唱碟翻錄、現場錄音等,以文字書籍和音像唱碟共同出版的形式,交由出版音像教材的專業出版社——廣東音像教材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為中山咸水歌愛好者、學校音樂教師、為咸水歌傳承基地以及更多的青少年人群學唱中山咸水歌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料。為了適應現代數字閱讀的需要,《唱讀中山咸水歌》一書還應用了ISLI國際標準全媒體出版物鏈碼,方便讀者快速聆聽到優美動聽的中山咸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