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芬和弟子們同臺獻藝。
提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秀芬,人們就會想起她所演唱的代表作《黃河怨》《為藝術,為愛情》。她曾被譽為“總政之光”,是中國國內女將軍級別的歌唱家。67歲的她如今任教于自己的母校——中央音樂學院,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歌唱家。9月28日的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星期二藝術沙龍中,王秀芬帶領自己的學生,為樂迷們奉上貫穿中外的聲樂盛宴。
王秀芬對中山并不陌生。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她就跟隨自己的老師、著名聲樂教育家郭淑珍來中山演出。“那時候的中山,劇院不多,但工業已經頗具規模。記得當時我們被朋友特意推薦去沙溪選購珠繡服,價格便宜,做工很好。這種服裝在當時可是非常時髦的演出服。” 不久前,她又來中山演出。她感慨道,中山變化很大,中山人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劇場硬件更加完善。
近年來,王秀芬已將工作重心放在傳承聲樂藝術上,成為中央音樂學院特聘碩士生導師。就像她當年的老師郭淑珍一樣,王秀芬也通過師生音樂會的形式,為學生創造舞臺實踐。她認為,這是培養青年歌唱演員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學不能限于課堂,還應提升學生駕馭舞臺的能力。一批批學生畢業,一批批新生到來,從事教學多年來,她帶著學生走過多個城市。“帶學生演出,也是給我自己添加壓力。因為你無法預知學生會出現怎樣的狀況,但作為老師,你必須承擔責任。” 旅途中,她還需要保障學生的生活和安全,各種操心,但她樂此不疲。
當晚演出中,王秀芬甘為學生當主持,除了在開場和壓軸時與學生分別合唱《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愛你中國》,并附加了一首《一杯美酒》的獨唱外,整場演出由其五位青春靚麗的在讀女學生擔綱。她們從大學四年級到研究生不等,每人都分別演繹了中國藝術歌曲和西方歌劇選段,展現出技術的全面性。雖然尚未正式出道,她們對聲音與情感的把控已恰如其分,將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
“王老師幫助我們以一個更成熟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聲音和演繹。”談到恩師對自己的影響,在讀研究生的女中音李佳璐稱,感謝老師給予她們享受舞臺的機會,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難得的鍛煉。
女高音賀旎文透露,王秀芬平時上課十分認真,哪怕身體不舒服或有事請假了,她也會找時間幫助她們把課補回來。
在演出時,王秀芬對觀眾們介紹,從教二十多年來,她只收女弟子。這是因為她自覺女聲是她最為擅長之處。“對于男聲,我想自己的經驗和領悟還不足以教學。”她謙虛道。
和自己的老師郭淑珍一樣,王秀芬也采取因材施教,她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為她尋找的發展方向。比如,有一位學生樂感很好,但嗓音較小,在她建議下轉向音樂劇方向,結果小有成績。“聲音就像每個人的長相,各有特點,哪怕是女高音,也會有各自擅長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