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6-29 15:37:57
我國蒙古族341萬余人中,有240多萬人聚居于內蒙古自治區,其余分布于東北三省、新疆、甘肅、青海等地。
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有籍可查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遠在十三世紀初,蒙古族的首領們每當舉行大“忽力勒臺”(大聚會)時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形成男子三項競技運動。那達慕頌詞中說“得心應物的馬頭琴聲,悠揚動聽;潔白無暇的哈達,閃閃發光;傳統的三項那達慕接連不斷,蒙古力士整隊上場”。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游藝活動,以蘇木(相當于鄉)、旗、盟為單位,半年、一年或三年舉行一次。其規模、形式和內容較以前均有發展。
解放后,那達慕大會的內容和形式都得到了豐富和發展。除了傳統的摔跤、賽馬、射箭外,增加了田徑、球類、馬術、射擊、武術、棋類,拔河等比賽,與文藝演出,物資交流結合進行。
賽馬和馬術
蒙古族愛賽馬,也注重馬術。歷史上成吉汗的十三個“古列延”(軍事組織)里,能騎善射的達三萬人眾。解放以后,廣大牧民特別是青少年結合民兵訓練和邊防建設,廣泛地開民了群眾性馬術運動。1951年內蒙古自治區正式成立騎術隊,有計劃地培訓骨干,制定規劃,舉辦競賽,不斷提高騎術水平。三十多年來,他們在馬球、賽馬、馴馬、障礙、斬劈、輕乘(馬上技巧)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除了能在馬上做各種平衡、支撐、倒立、空翻、轉體、飛身上馬等動作外,還能在奔馳的馬背上疊羅漢和進行雙杠表演,動作高雅,優美精彩。內蒙古馬術隊先后到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進行示范表演,同時也深入農村牧區,慰問廣大農牧民和邊防戰士并傳授騎術,受到好評。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