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9-06-04 21:44:09
說起英超的賽場氣氛,你一定會想到搖旗吶喊、齊聲歌唱、俱樂部的死忠看臺、幾乎場場爆滿的上座率,比賽看到一半說不定還能碰著個翻滾而來的桑切斯......這種待遇在國內是很難享受到的,因為要桑切斯翻出球場之后還要爬三米多高的看臺,實在太難為他的身高了。
沒有跑道,沒有高高的看臺,替補席基本上都在看臺中間,坐在前排的球迷與比賽場地幾乎是觸手可及……越貼近越震撼,這是英超球場的魅力所在。
為啥沒有跑道
為了更好的觀戰體驗、拉近觀眾與球員的距離,很多國內的球迷與媒體都在呼吁取消球場的跑道。
不過在英格蘭,基本上不存在“取消跑道”這么回事。因為這些球場自打設計開始,就僅僅是為了足球運動而生的。
在現代足球誕生之初,這項新興運動并沒有專門的比賽場館,如果想踢個比賽,只能去借用一些面積大小類似的其他場地。比如,1872年首屆足總杯決賽,就是在一塊名叫“肯寧頓橢圓”的板球場上舉行的。
板球場一般是這樣的
不過,隨著足球之風吹遍英格蘭大地,總是借用板球場已經不能再滿足這項運動快速發展的需求。球員和球迷們都在呼吁:咱們該有屬于自己的足球場了。
1892年,柯南道爾還連載著《福爾摩斯探案集》,孫中山先生剛剛從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成為了一名醫生,古迪遜公園就已經順利完工,成為了英格蘭乃至世界上第一個專業足球場,而且至今仍然是埃弗頓的主場。
古迪遜公園球場內景
在當年,這座球場擁有兩個可以容納4000人的無頂棚看臺,一個可以容納3000人的有頂棚看臺,總耗資8090英鎊(那可是100多年前)。
每逢重要的比賽,這些看臺甚至周圍的道路都會里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球迷,他們承辦1894年足總杯決賽時甚至涌入了37000名觀眾。
盡管聽起來非常高大上,但當年《戶外雜志》刊登的古迪遜素描圖其實是下面這樣的:
劃好線的場地、木質籬笆隔開的觀戰區,幾乎就是古迪遜當年的全部內容。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樣的球場自然簡陋至極。但從這塊專門為足球運動而設計的場地中,依稀可以看到如今英超球場的雛形。
在古迪遜之后,足球場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了英格蘭大地之上。這些場地同樣專為足球為生,自然也不需要為其他運動準備的跑道等設施,在后來的上百年更新維護中也始終保持著原樣。
不過,也有英格蘭俱樂部把自己的主場建成了綜合性體育場。1897年,泰晤士鋼鐵廠俱樂部開始使用紀念館球場作為自己的新主場。除了足球場地以外,該球場還有煤渣跑道、網球場、自行車賽道以及全英國最大的戶外游泳池。
嗯,鳥巢帶著水立方的即視感......
“泰晤士鋼鐵廠俱樂部”體育場俯視簡圖
不過,由于該俱樂部三年后脫離了泰晤士鋼鐵廠并改了名字,因此一共只在紀念館球場踢了七個賽季。
對了,他們的新身份叫西漢姆聯,“鐵錘幫”這個綽號里還帶著一點兒當年鋼鐵廠的影子。
逐漸地,這種帶多種外掛的球場不能再適應球迷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而安全性、實用性、刺激性、互動性成為了新的球場設計追求。這時,英格蘭足壇出現了一位神一樣的男子,一位讓多家俱樂部血脈相連的蘇格蘭人。
差點兒一統英格蘭足壇的設計師
“哪位蘇格蘭人在英國足球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看到這個問題,球迷們的第一反應,多半是偉大的弗格森。更有資歷的人,也會還會提到丹尼斯-勞和達格利什。
什么?你說莫耶斯?墻角面壁!
就算幫大家加上安菲爾德、海布里、古迪遜公園、老特拉德福德、斯坦福橋、維拉公園、白鹿巷等一系列關鍵詞,我們相信大多數球迷還是想不到其中關聯的人名。
這位神秘人的名字,叫阿奇巴德-利奇(Archibald Leitch)。
是的,上述球場或者他們的主要看臺,曾經都是由這位蘇格蘭人所設計的。
阿奇巴德-利奇
1865-1939
阿奇巴德-利奇出生于一個鐵匠家庭,曾經作為輪機工程師登船游歷過印度、南非等地。回到家鄉之后,他自行創業,成立了建筑設計公司。
1899年,緊跟著專業足球場開始興起的潮流,利奇設計了自己主隊格拉斯哥流浪者的新主場——埃布羅克斯球場。然而短短三年之后,在蘇格蘭與英格蘭進行國際比賽的時候,埃布羅克斯就發生了看臺倒塌,造成了26名球迷死亡、超過500人受傷的重大事故。
按照央視致富經、財富故事的一般套路,經歷這種毀滅性打擊的人要么萬念俱灰,要么重新振作收拾自己殘留的雞鴨魚豬,最終走向了成功之路。
阿奇巴德-利奇就是堅強的后者。
他潛心研究并改良了自己的設計。比如,在斯坦福橋和克拉文農場的新式看臺中,利奇就在木板下加入了一整套鐵質結構作為支撐,并用固定于底部鋼軌上的管狀鋼制圍欄,來增加整體的強度。
富勒姆主場-克拉文農場球場
那段時間,利奇的作品幾乎占據了大半個英國足壇。在幾乎可以算全面翻新白鹿巷的過程中,他為熱刺設計了帶有都鐸風格的屋頂和外墻,用雙層看臺代替了簡易的移動護欄,還將如今已經成為標志性的公雞雕像帶入了球場。
就這樣,利奇逐漸贏回了各大俱樂部的信任,一步步成為了英國最著名的球場設計師。
如今參加英超聯賽的20家俱樂部中,仍然有包括曼聯、利物浦、切爾西在內的7家俱樂部繼續使用著利奇當年設計的球場,而阿森納、南安普頓等球隊也曾在歷史上長期以他的作品作為球隊主場。
至于他的家鄉蘇格蘭,凱爾特人與流浪者這兩大豪門主場的設計權,自然都被他一個人包辦了。
多年過去,這些球場早已經過了數次翻新。尤其在全面取消站席的英超時代,球場現在的模樣已經與利奇當初的設計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沒有人能否認,這位蘇格蘭設計師為英國足球做出過的貢獻。
曼徹斯特的國家足球博物館以及漢普頓公園的蘇格蘭足球博物館里,都保存著一小段的“利奇圍欄”。而富勒姆精心保存下了利奇設計的克拉文農場主看臺與樓閣,已經成為了當地的歷史建筑。至今,安菲爾德主看臺下也還保留著一塊小小的銘牌,上面記載著設計者利奇的名字和生平。
這輩子沒當過球員沒當過教練,但卻將自己的名字刻入了足球的歷史,利奇做到了。
不過,利奇生而有涯、球場設計卻無涯,再怎么敬業也不可能一統天下,所以,英格蘭足壇后來又誕生了許多奇奇怪怪的設計作品。
逼死強迫癥的外觀
由于文化、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全球各地的球場外觀自然不盡相同。實際上,僅僅在英超這些俱樂部中,球場的整體造型就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
暫不考慮設計風格的差異,至少近些年新建的大部分球場中,整體外觀都會是一個基本對稱的規則圖形,比如阿森納的酋長球場。
酋長球場鳥瞰圖
又比如,大土豪曼城的伊蒂哈德球場。
伊蒂哈德球場鳥瞰圖
就算是一些歷史悠久的球場,由于周邊建筑較為擁擠,可能在數次改建中把各面看臺整得高低不同,但還是盡量會保持比較統一的整體性和對稱性。
可是,偏偏有一些球場,就是喜歡不按套路出牌。
比如斯托克城的不列顛尼亞球場。球場的四個角中,一個是看臺,一個是大屏幕,一個是小型辦公樓,另一個更是完全開口,活活逼死強迫癥。
不列顛尼亞球場鳥瞰圖
曾經,斯托克城以高舉高打的風格響徹英倫,人送外號“天空之城”。很多球員經歷過不列顛尼亞的客場比賽之后,紛紛吐槽到處漏風的球場導致風向異常復雜,不利于技術型球隊的發揮。
當然,還有更扯的借口。比如"英靈庇佑說",據說首屆金球獎得主馬修斯爵士,去世后的部分骨灰,就埋在不列顛尼亞球場的中圈之下,這優勢誰能比啊……
尺寸各異的比賽場
有個常識不曉得大家是否知道——并不是所有足球場地都是同一尺寸的。
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定,足球場地的長邊應該在90 -120米之間,短邊則在45-90米之間,并且不能為正方形。同時,進行國際比賽的場地要求更加嚴格,長邊必須在100-110米之間,短邊則必須在64-75米范圍內,英格蘭職業聯賽的球場就必須符合此項規定。
長寬各有10米左右的差別,在高節奏的對抗中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也往往成為輿論吐槽的目標。英超曾經試圖統一球場尺寸,要求各家俱樂部都將比賽場地改為國際上最為標準的105 x 68。
然而,很多球場因為空間有限,確實難以達到這一要求。因此,該規定中又加上了“允許球場因為建筑原因無法遵守規定”的特殊條例,統一尺寸也就成為了一句空話。
于是,與各式各樣的球場外觀類似,英超各球場在比賽區域的尺寸上也開始自由發揮了。
切爾西斯坦福橋缺乏外部擴建的空間,為了提高座位數量,球場內部相當緊密
比如安菲爾德的尺寸為101 x 68,斯坦福橋則是103 x 67。阿森納前主場海布里的尺寸是100x 67,新主場酋長球場則為標準的105x 68。而西漢姆聯的前主場厄普頓公園,以及斯托克城的不列顛尼亞球場,尺寸都是最低限度的100x 64。
而同等級別的其他聯賽中,諾坎普、伯納烏等不少著名球場都是105x 68的標準尺寸。縱向對比這些國際化大球場,英超不少球場都略顯袖珍,這也是造成比賽節奏較快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較小的場地無疑更利于發揮快速反擊、 長傳沖吊等戰術的威力。
除了尺寸之外,英超的草皮也很有意思。
絕大多數英超球隊都在使用來自荷蘭Desso運動系統的混合草皮,這種草皮已經在足球、橄欖球等運動中使用了接近30年。不過,各家俱樂部的混合比例并不相同,有的球場天然草超過九成,有的天然草與人工草差不多對半開。此外,仍然有包括紐卡斯爾、南安普頓在內的5家英超俱樂部堅持使用純天然草皮。
紐卡斯爾聯主場-圣詹姆斯公園球場
Desso運動系統附帶有草皮下方的加熱和排水系統,從而極大地降低了地面積水的可能性,保證了雨天比賽的正常進行。很多英超俱樂部還配備了專業的人工陽光機器,來進行草皮的日常維護與保養,另外還會雇傭專業的割草師傅。
割草師傅在辛勤工作后,我們看到的球場往往是這樣的:
這種橫向與縱向切割之后形成的草皮色差,一來可以呈現更加出色的視覺效果,二來也讓草皮的顏色區別非常明顯。而它最實際的用途?當然是讓觀眾們便于判斷球員是否越位啊……
說到底,球場再風光秀麗,還得有觀眾才行。英格蘭看臺建設的演變史,也一樣是充滿著底蘊和血淚的。
從站席到坐席的看臺
很長一段時間內,英格蘭的各大球場都有著為數眾多的站席。在球門后的死忠看臺站著看球,一直是英國足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盡可能地增加觀眾人數,英格蘭球場無論站席還是坐席,大多會把觀眾席建成下沉式,也就是看臺會比球場草皮更低。這種獨特的設計,帶給了球迷不一樣的視角,也拉近了球迷與球員的距離,成為了英式足球場的標志之一。
漫步在安菲爾德的黑貓
然而,下沉式站席過于擁擠,出現緊急情況時不利于疏散。包括希爾斯堡慘案在內的英國境內重大足球事故中,多數都發生在這樣的木質站立看臺。
根據《泰勒報告》的相關建議,英國政府和英足總對職業聯賽強行普及全坐席標準,各大球場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都進行了相關改造。盡管很多死忠球迷仍然會堅持站著看球,但英超再有沒有出現過站席看臺,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這些年,英國足球圈又出現了一些恢復站席的聲音。近九成的曼徹斯特市球迷希望重新引入站席,一方面可以降低票價,另一方面也能讓看球更有氣氛。
75%的格蘭職業聯賽俱樂部對此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們建議引入德國人的做法,畢竟“德國欄桿式的折疊座椅不僅沒有安全事故記錄,而且可以增加球場容量。”
不過,這些建議多半還是球迷們在好了傷疤之后忘掉的疼痛。因為在針對希爾斯堡慘案死難者家屬的調查中,他們都選擇了反對恢復站席:“看球當然可以站起來,但他們不需要整場都站著。”
要安全,還是要氣氛,這仍是個未來要繼續糾結的問題。
除了全坐席之外,英超賽場的看臺上還會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那就是替補席。
為了節省空間,很多英超俱樂部都會將替補席安排在看臺前列,幸運的球迷甚至可以近距離觀察教練和替補球員們的一舉一動,甚至找機會來個錯位自拍。
而在安菲爾德,主隊與客隊的替補席甚至設置在了一起,中間只隔著一人寬的狹小通道。關系好的雙方替補球員可以互相吐槽,或許會有這樣的對話:
“這個單刀,換上我奶奶都能進!”
“嗯,還好你奶奶沒上場,射門的還是你們隊那個黑又壯。”
好了,踢成這個鳥樣,大家更衣室里等著挨訓吧。
暗藏小心機的更衣室
在球場內部中,球迷們最感興趣的毫無疑問就是更衣室了。
曼城更衣室內部
各大球場有新有舊,其更衣室自然大小各異、風格也不盡相同。但大部分情況下,主隊更衣室的設計都會遵循一條不起眼的小原則:保證主教練站的位置可以一眼看到所有球員。
中場休息時,主教練會進行戰術布置和針對性講解,因此主隊更衣室中的座位基本上不會占據每一面墻壁,所以球員不會坐在教練背后,這樣可以讓主教練和每個球員都能直接面對面交流。
曼聯更衣室內部
此外,曼聯的更衣室內配備有高清大屏幕和電子戰術板,方便主帥進行分析和指導。阿森納的更衣室內給每個球員的坐墊配備了加熱功能,比賽前后會在中間的矮桌上放好水果和運動飲料。
當然,這些優厚待遇都是主隊更衣室才有的。如果你在別人家做客,可就沒有這些貼心的設計,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小機關、小心思,讓你感受到主隊的敵意和暗藏的殺機。
比如,酋長球場參觀的官方解說詞中就提到,「教授」溫格曾“特意”在客隊更衣室中間放了一個很高的桌子,使得球員坐下之后看不到對面,從而影響中場休息時的溝通效果。
而在安菲爾德,客隊更衣室的座位區比主隊那間還要大,空曠的房間里四周都安排了座位(包括門在的那面墻),據說能影響客隊上半場狀態的延續;斯坦福橋的客隊更衣室內,把戰術板特地安排在了門的后方,對手主帥安排戰術的時候,不時會被進進出出的人所打斷……
除了更衣室,賽前的入場方式也頗有些學問。安菲爾德出了名狹窄的入場通道和上方標志性的“This is Anfield”,就是為了帶給客隊球員巨大的心理壓力。白鹿巷客隊更衣室出來的通道比起主隊狹窄很多,也是同樣的道理。
酋長球場則在入場通道的兩邊放上了所有一線隊球員的照片,向客隊球員暗示“這里是阿森納的地盤”的同時,也激發著槍手們主場作戰的斗志。而球迷們在參觀球場時,這一設計還能讓你和球員們比比身高。
一應俱全的配套設施
在球場配套設施方面,球員賽后的相關放松肯定也不會落下。
基本的淋浴、餐飲、按摩等自然準備萬全,泡澡的需求也必須得到滿足。從很多年前開始,英格蘭球員們比賽過后泡個澡,順便喝點香檳或者抽點煙就已經成為慣例,那個時候的球員集體浴缸往往是這樣的:
而現在,球員攜帶個大煙泡小煙槍會成為被口誅筆伐的黑點,浴缸也早已更新換代。
比如酋長球場現在的沖浪按摩浴缸,是下圖這樣的:
當然,現代化的球場肯定不會只有上面這些燒錢的內容,還會有些吸金的附屬設施。
比如,必不可少的球迷商店。在這里,各種尺碼的主客場球衣應有盡有,還有箱包、圍巾、明信片、外套等常見周邊,以及鼠標、沐浴露、餐巾紙、皮帶、內褲等不常見周邊。這里是鐵桿球迷們喜聞樂見的砸錢天堂,也是俱樂部重要的收入來源。
再比如,記載著俱樂部輝煌歷史的博物館。這里不光有傳奇球星、教練的生平介紹和使用過的球鞋球衣,還有俱樂部高光時刻的影像記錄,更有一座座代表著過往榮譽的獎杯。據說,當迪馬利亞來到曼聯的時候,就被紅魔博物館內數不清的獎杯給震驚到了。
曼聯獎杯陳列室
如果你身份更加尊貴,還會有招待貴賓和最高級別會員的VIP包廂。這里會有免費的酒水、視野最好的室內與室外座位,還會在比賽時提供各種風格的美食。瓜迪奧拉多年前拜訪阿森納俱樂部時,兵工廠就在酋長球場最頂級的鉆石俱樂部招待了他。當然,現在看來,伊蒂哈德球場的vip待遇肯定也不比酋長差。
阿森納“鉆石俱樂部”內部
除此之外,還有面對普通球迷的餐廳或者咖啡廳。利物浦傳奇教練香克利創建了“靴室”,教練們在這里喝著啤酒討論著戰術,帶來了紅軍最為輝煌的歲月。而如今,安菲爾德博物館旁的餐廳延續了“靴室”的名字,讓普通球迷在用餐時能夠回味一下當年的故事。
利物浦“靴室”餐廳
說了這么多,各位懂球帝是不是對前往主隊球場朝圣有些向往了呢?希望每個球迷都能夢想成真,因為英超球場前世今生那些故事,每時每刻都在更新。
比如,西漢姆聯當年從熱刺手中搶下了俗稱“倫敦碗”的奧林匹克體育場。倫敦申奧時,曾經對田徑界承諾未來絕對不會拆除“倫敦碗”的跑道,因此熱刺提出的拆跑道改建計劃受到了來自田徑運動員和愛好者的強烈抗議。而西漢姆聯則提出了一項另類改造建議,
“我們可以建個伸縮看臺啊,有球賽的時候把看臺伸出來遮住跑道就行了”。
很好,碗是你們的了。
就這樣,鐵錘幫拿到了“倫敦碗”99年的租約,離開了已經使用超過100年的厄普頓公園,搬入新的主場。而“倫敦碗”也將繼續舉辦各項田徑賽事。
對吧,只要開動腦筋,魚與熊掌依然可以得兼。中超,請加勒個油……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