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6-13 14:38:39
↑李荊上周抵達伏爾加格勒競技場。
6月14日,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狂歡盛宴將在俄羅斯正式開啟。在接下來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里,全球的目光都將聚焦于11座獨具風格的俄羅斯城市。而就在大家正翹首以盼揭幕戰戰火點燃前夕,一個特別的身影出現占據了俄羅斯全國媒體的頭條。
6500公里,6個月時間,漫游6座世界杯舉辦城市,生活在莫斯科的華僑李荊(原籍湖北武漢),準備用騎馬漫游的方式,書寫屬于自己的俄羅斯世界杯。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種方式旅行?旅途中又會有怎樣的經歷與波折?經過多方聯系,成都商報記者最終聯系到這位轟動俄羅斯的人物,請他講述了自己馬背上的旅行。
李荊
2007年8月21日只身一人騎馬從俄羅斯聯邦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的雅那烏爾鎮出發,開始其單騎橫跨歐亞大陸的壯舉。2009年3月10日,這位騎士經過近9000公里的漫長騎行,抵達北京昌平。2018年3月21日,李荊從高加索一帶出發,途經索契、頓河畔羅斯托夫、伏爾加格勒、薩馬拉、下諾夫哥羅德及圣彼得堡6座俄羅斯世界杯賽的舉辦地,終點是位于北極的摩爾曼斯克。
“這不是玩,我把它看成是生命的意義。人生有各種各樣的交易,而我是投資生命,所以我覺得很值,這是我的夢想,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夢想,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夢想。” ——李荊
“我感覺到大自然本身就是有節奏的。在這個環境下,你的心里會有一個樂曲,然后你把它表現出來,變成有聲的音符。以前人們說,大自然是最美妙的交響曲,我現在是真正感覺到了。在我沒有上路以前,那句話只是紙上的文字。” ——李荊
3月,李荊從高加索出發
一路廣受俄羅斯人歡迎
今年3月21日,李荊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征程,從高加索一帶出發,途經索契、頓河畔羅斯托夫、伏爾加格勒、薩馬拉、下諾夫哥羅德及圣彼得堡6座俄羅斯世界杯賽的舉辦地,一路向北,終點是位于北極的摩爾曼斯克。
李荊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其實自己本次并非特意為了世界杯而行。2007-2009年,他已經從西向東把俄羅斯走了一遍。于是,這次準備換個方向,沿著俄羅斯的母親河——伏爾加河流域,從最南的高加索走到最北的摩爾曼斯克。“我想更多地看一看俄羅斯,而我認為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形成,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河流。因此,沿著伏爾加河走,我能對整個俄羅斯的社會和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而在準備期間,李荊發現,恰巧本屆世界杯的好幾個舉辦城市都在伏爾加河流域。對于本屆世界杯,作為一名生活在俄羅斯的中國人,李荊同其他人一樣充滿了期待。于是,他決定能以自己的方式為世界杯加油助威。事實證明,這種獨一無二的方式,的確在俄羅斯引起了轟動,李荊本人也在一路上廣受大家的歡迎。
近日,俄羅斯華僑為助威世界杯騎馬長途跋涉的報道,已經傳遍了整個俄羅斯。李荊表示,這樣的反響,完全是自己始料未及的。自己在路上騎行時,許多司機都會鳴笛或伸出大拇指向他示意致敬。有一次,一名奧倫堡州的貨車司機在路上偶遇他后,顯得特別興奮,硬要邀請他上車喝茶。聊了幾句才知道,這位司機在家就看到了李荊的報道,結果沒想到,真在遇上給遇上了。
“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很多人能準確記得我的名字。因為對于俄羅斯人,我名字的發音特別難,”李荊告訴記者。甚至當自己路過偏遠的小村莊時,還有俄羅斯小伙子騎著摩托車追了上來,問道:“你是李荊,對不對?我是特意來向你致意的。”還有一次,同樣在一個荒涼的村間道路上,一名開拖拉機的俄羅斯人認出了他,便特意熄火下車來打招呼。
上周,李荊抵達伏爾加格勒
每天騎行10小時,馬兒也跟著吃面包
從去年底開始,李荊就開始著手準備這一次的旅程,帳篷、馬搭包、雨衣、帳篷等都是他特意從國內帶到俄羅斯的。在最初的計劃中,他原本準備直接從索契出發,但卻始終沒找到合適的馬匹,于是不得不擴大搜尋范圍。最終,在距離索契500公里的高加索山區,他找到了一名養馬人。當聯系上對方并說明自己的計劃,希望購買合適的馬匹后,對方竟然十分豪爽地送了一匹馬給他。
就這樣,一人一馬從高加索山區開啟了數千公里的征程。經過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上周,李荊抵達了第三座世界杯舉辦城市伏爾加格勒。
李荊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大概有10個小時在路上騎行,晚上就找個地方搭帳篷睡覺,吃東西也非常簡單,啃點面包,吃點香腸就能填飽肚子了。對于早已適應俄羅斯飲食的李荊而言,吃飯并不是件令人感到痛苦的事情,他說:“俄羅斯的食物都比較方便,面包香腸都可以直接吃。不像在國內,要吃熱乎的東西,反而不怎么方便。這邊的香腸也和國內的不一樣,更適合填肚子。”
而相較于自己的飲食,馬的進食問題才真正令李荊感到頭疼。按照他最初的打算,在路過農莊時,就可以找當地人弄一些燕麥給馬吃。然而上路后,李荊發現這比自己最初預想的要困難很多。因為很多村子離馬路還有一定的距離,如果去村里找吃的,往返得多走5、6公里的路,更何況他也并沒有把握可以弄到燕麥。因此,憐惜馬力的他只能給馬喂面包。但實際上,馬并不愛吃面包,他只能白天停下來休息,或是搭帳篷露營時,找有草的地方讓馬多吃一些。
如今,在伏爾加格勒休整了幾天后,李荊再一次啟程,向900公里外的薩馬拉進發了。他告訴記者,這一次旅途的時間,或許會比自己預計的要漫長很多。
由于路途遙遠,自己必須隨身攜帶備用馬掌、釘子、工具、帳篷等,再加上亂七八糟的一堆東西,馬背上的負重在110-115公斤之間。按馬的能力,每天能走40公里已是極限。再加之每到一個世界杯舉辦城市,他都會特意進城去世界杯球場逛一圈,偶爾路上還會出現意外情況。如果接下來一切順利,也要等今年10月底,才能抵達摩爾曼斯克。
如果停下來,像就生銹了一樣難受
在路上、在馬背上最舒服
其實,在開啟本次漫游之旅時,距離李荊結束上一次旅行,時隔僅半年。為何如此急迫就再次上路?李荊表示,自己休息一個月就已經足夠了,最多不能休息超過三個月。對他而言,如果停下來太久不旅行,反而覺得渾身不對勁,就像生銹了一樣難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或是感到舒適的生活方式,對我而言,在路上、在馬背上的感覺才是最舒服的,”李荊告訴記者。
其實當初,李荊之所以定居俄羅斯,也完全是因為騎馬旅行的關系。1985年新年元旦,李荊清楚地記得,在自己大學畢業開始工作的第四個月,他便下定決心要騎馬進行環球旅行。1990年,攢夠了旅行費的李荊啟程前往俄羅斯,開始了下一步準備工作。但由于一些變故,他未能順利進行自己的夢想之旅。1993年,李荊第一次正式上路,買了一匹馬從海拉爾出發,計劃穿過俄羅斯到歐洲,再到非洲。然而,從海拉爾一路騎到滿洲里出境后,這次的旅程卻不得不畫上了句號。因為當時并不懂俄語,而準備同行的伙伴由于各種原因,不能按計劃一起出發。
“后來吧,因為有些地方在爆發戰爭,我也就沒有環球旅行的想法了。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夠大了,我想著把兩個國家走個遍,也就足夠了,”李荊回憶道。
于是就這樣,李荊留在了莫斯科,一邊學俄語繼續為自己的旅行做準備,一邊工作攢錢。教過漢語,當過家教,做過倉庫管理,也干過貿易工作,李荊嘗試了各種各樣的工作。時隔十四年后,2007年,李荊再次出發,從烏法北邊的巴什科爾托斯坦出發,一路向東,穿越了西伯利亞,從滿洲里入境途經東三省到了北京,最后又從北京走到了嘉峪關。這是李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騎馬旅行,20個月的時間,騎馬走過了12000公里路。2016年11月,李荊開啟了自己的黃河之旅,用9個月的時間從黃河的入海口東營走到了黃河的發源地。
2017年8月結束黃河之旅后,李荊回到了莫斯科,又開始為自己本次的行程做準備。至于下一次計劃去哪里,李荊表示:“計劃太多了,我還有那么多地方能去。只要有足夠的物質條件,我肯定會繼續走下去。”
畢竟完成一次馬背上的旅行,花費開銷也是不菲的。比如這一次的旅行,除去馬匹的相關費用,李荊介紹道,平均每個月的日常開銷就要2萬盧布(大約2000元人民幣)。再加上,一個鞍具四五千人民幣,帳篷也得幾百塊一個,還得多準備幾個。前后加起來,至少也得好幾萬元人民幣。李荊表示,自己的旅費主要是靠工資存下來的,而從2016年11月啟程到現在,上一次旅行完,緊接著就開始準備這一次的旅行,所以自己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收入了。在沉默了幾秒后,他說道:“我母親去世時,給我留下了一筆錢。這筆錢,我會用來繼續旅行吧,因為也不愿意用在別的地方,我覺得這樣會更有意義一點。”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