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運河小學原址在莞城燈頭一甲2號,前身叫“西北隅社學”,其歷史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時全國廢除科舉,改革學制,“西北隅社學”則是東莞首批建立的“小學堂”之一,索其源,莞城運河小學亦忝屬“百年老?!绷?。清末,新會梁啟超曾于此辦“冬學”,設帳授徒,培養了大量人才,東莞中學第一批教師,如葉覺邁、張伯楨、陳官桃等,皆出梁氏門下。時移世易,學校經“兩隅小學”、“莞城第八小學”等幾次易名, 1958年,東莞運河成功通水,全縣上下,皆大歡喜,學校因依水而立,近水而修,遂以“運河”冠名,沿用至今。1986年政府斥資擴建運河小學校舍,合并原莞城二中,使運河小學成為一所頗具規模的城外小學。2008年9月,由于政府對用地重新規劃,運河小學遂搬遷至可園東側,與可園為鄰。
現在的運河小學東比東江,西鄰運河,兩水相夾,皆一步之遙。與東江之隙,有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嶺南美術館、東莞文聯;隔運河彼岸,有莞城圖書館、文化周末;斜對“森輝古玩城”、正向“博雅齋”……環顧四周,人文薈萃、人杰地靈,堪稱“風水寶地”。
基于悠久的歷史及特殊地理,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要求,運河小學提出“尚善·陽剛”的辦學理念,全力構建“尚善教育”和“陽剛教育”兩個育人模式,并努力塑造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嶺南特色學校。
運河小學的育人總思路是“德育為首,全面發展”,“尚善教育”和“陽剛教育”是運河小學全面邁向素質教育的兩條“腿”。“尚善教育”是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思想熏陶,其徑在“修”,其根在“善”,善其心,善其行;“陽剛教育”是以體育活動為載體的身體磨練,其徑在“煉”,其根在“健”,健其體,健其志。思想和身體健全,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思想和身體亦好比人的兩條腿,只有兩條腿走路,才夠穩健。運河小學堅定不移推進“尚善教育”和“陽剛教育”,就是要讓全體師生思想和身體同時發展,實行“兩條腿走路”,培養“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