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特色,塑品牌,優質發展
——望牛墩鎮實驗小學學校簡介
一、學校概況
我校于2008年1月,由原來赤滘、望角、望東、李屋、扶沖、洲灣和五沖七所薄弱小學合并而成。
學校占地面積3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20700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結構布局合理,分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園林綠化點綴其間。
學校現有37個班,學生人數1700人,其中新莞人998人,占58.6%,教師87人。十年多來,學校依法辦學,依章辦事,確立了“蒙以養正”的辦學思想。將德、智、體、美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中,通過一系列活動養成學生“正”的品行,讓學生日用而不覺。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在國家獲獎368項,在省獲獎75項,在市獲獎498項。學校獲市以上集體榮譽稱號36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8項,市級29項。是一所家長滿意的教育現代化、信息化學校。
二、學校特色
(一)校本培訓特色
1.倡導學做智慧型教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我校每周二至五下午以學科為單位,推出教師代表,參與“自我設計——集體磨課——課堂實踐——課后反思”的教研活動。使教師代表每一節課都經過備課組研討磨課,教中交流反思。一節課就是一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機會,也是創設教師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學校文化。學期結束開展各學科教學論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倡導自覺學習,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我校師生每天中午一齊閱讀半小時,同時老師自抓時間學習,每月最后一周進行閱讀心得交流,分享閱讀喜悅。每個假期讀一本專著,結合工作體會寫一篇教育論文。持之以恒,慢慢地形成教師知識體系、思想方法,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3.倡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提升理論。讓教師走科研興校之道路。從校長到老師;從國家級到市級;從主科到次科都有課題立項研究,形成了萬紫千紅局面,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二)習慣養成教育特色
1.以少先隊為平臺,讓學生養成行為美
少先隊大隊堅持“五個一”活動,每天一檢查,每周一總結,每月一反饋,每學期一評比,每學年一展示。利用宣傳長廊和校報把“星”們風采展示,起榜樣示范作用。
2.以少年宮為實踐基地,讓學生養成心靈美
學校是全國鄉村少年宮學校。我校利用周一至五下午半小時和寒暑假開展彩虹社團、藍天社團、健美協會、體育協會等20多項興趣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自覺學習和自覺鍛煉習慣。
3.以開放式書吧為契機,讓學生養成誠信美
學校已有圖書室,課室里還有圖書角,還在教學樓大廳設立了開放式的書吧,書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閱讀場所,在沒人監管情況下,潛移默化地向學生灌輸自由、自律的學習理念和誠信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
4.以氛圍來提煉文化,讓文化形成精神
學校每天利用廣播宣傳良好習慣養成,編排了有關文明習慣養成的歌曲和快板,學生又唱又跳,各班有自己的呼號,學校有短期、長期書畫展,有習慣養成經驗交流會,利用宣傳欄、廣播、校報去宣傳推介,形成榜樣力量,將習慣教育提升為學校文化,形成“自強不息,奮發爭先”的學校精神。
(三)校園色彩文化特色
學校外墻全是白色,給人們感覺是淡雅、整潔、明快。為使色彩起到畫龍點睛,借助色彩的力量來增強建筑的視角美感與實用性。同時也應尊重學校歷史與地域特色,重視色彩的協調統一,重視色彩的分區,突出學校特色的原則。設計了以紅色為底色文明禮儀教育長廊,結合省、市紅領巾示范校工作要求展開活動,營造典雅、溫暖氣氛,使師生產生活力,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禮儀習慣;以綠色為底色的環保教育長廊,結合省、市綠色學校工作要求開展活動,營造優雅、平和的環境,減少師生教與學疲勞,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以黃色為底色安全文明教育長廊,結合省、市安全文明校園工作要求展開活動,營造整潔、輕松、安全環境,使師生發揮智慧、放飛理想,養成良好交往、行為習慣;以藍色為底色科學技術教育長廊,結舍省、市現代技術實驗學校工作要求展開活動,營造冷靜、沉思、智慧和遙遠清新感覺,為師生傳播遠大理想,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學習習慣。校園色彩文化教育的四個教育長廊的建立,形成了校園文化的基調,使色彩文化特色滲透到校園每個局部,真正做到了每一堵墻壁,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都引人思考。
望牛墩鎮實驗小學
2018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