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1-09-24 15:15:48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發揮著診斷、指導、檢驗、評價的功能。“雙減”之一,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作業“減什么”“怎么減”,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
課堂上做“加法”,作業上做“減法”。減負首先要明確“減什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意見》)指出,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由此可以明確的是,需要減的是重復性、簡單低效的作業,但課堂教學質量非但不能減,還要做“加法”。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從兒童學習的規律和特點出發,提出“有根源、有過程、有個性”的率性教學,強調從學生個體經驗出發,立足情境/具象、操作/體驗、對話/省思3個關鍵點,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學生經歷從一般到個別的知識歸納過程,自主體驗、理解與建構。這樣的課堂學習是學生感興趣、主動探究的學習,也是有意義、有質量的學習。
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下,需要輔以學生感興趣、情境化、基于問題解決的高質量作業來完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遷移與運用。如一年級語文在學完《棉花姑娘》課文后留的作業:“七星瓢蟲醫好了棉花姑娘的病,棉花姑娘想要寫一封感謝信,你來幫幫它吧!”這樣的作業巧妙地將識字與寫字、課文內容、人物情感以及寫信的格式要求融合在一起,以“幫棉花姑娘寫感謝信”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又如二年級數學課學完“方位”后留的作業:“與爸爸媽媽走1000米,觀察自己家東西南北都有什么建筑物?”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方位以及數字,促進對知識的深化和應用。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必要的重復性訓練與實踐性活動都是檢驗知識理解與知識運用的重要手段,我們需要減掉的是一遍又一遍、繁冗無效、扼殺學生興趣的無效作業,而不是簡單盲目地減。只有課堂上做“加法”,學生對知識吃透理解,才能確保學習質量,不背離“雙減”的意義。
質量上做“乘法”,數量上做“除法”。明確了“減什么”,就需要多樣化探索“怎么減”。《意見》提出,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由此,要從作業的內容、形式入手,開發多樣化、個性化作業,提升作業質量。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一直以來秉持尊重學生、尊重規律的理念,對作業的內容、形式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作業管理辦法》,強調年組作業的統籌管理、合理調控,強調學科作業要符合學科特點、滿足學段化、多樣化、個性化等特點。
分層作業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為了滿足學生在學習起點、學力水平、學習特征以及興趣、習慣上的差異,學校在分層作業上進行了多年的探索。不同層次的作業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讓A層學生“吃得飽”,讓C層學生“吃的了”,讓B層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分層作業的選擇以學生自愿選擇為主,教師加以引導,并對分層進行動態管理。同時,教師十分注重對學生選擇分層作業的引導和評價,既注重學習結果,又注重學習過程,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分層作業鞏固知識、收獲自信。
實踐性作業重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設計作業時,要突出實踐性和探究性,發掘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探究,解決問題、獲得真知。
閱讀作業涵養學生心靈。學校重視閱讀對學生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涵養心靈的意義,著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不同年段學生都有相應的閱讀作業,并輔以豐富多彩的閱讀記錄卡,如低年級的閱讀存折、中年級的手抄報,高年級的閱讀手冊等。
(作者單位系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1年09月22日第4版
作者:于 偉 王廷波 趙艷輝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