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6-29 15:05:45
體育場館(以下簡稱場館)作為我國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活動的物質載體和基礎, 一直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而賽后場館的運營狀況決定著巨大的投資能否獲得相應的社會與經濟效應,如滿足群眾體育的發展需求等,是每一個大型場館的生存、發展的關鍵。筆者分析南昌“ 七城會”后場館的運營現狀及制約因素,如資源閑置、冗員膨脹、政策滯后等,并通過加強場館的科學管理水平, 提高運營質量等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確保場館賽后運營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大型場館的建設和運營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南昌”七城會“開幕式
1.“ 七城會” 賽后場館的運營現狀
1.1 場館的基本概況
1.1.1 江西省奧體中心的概況
江西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以下簡稱江西奧體中心)座落在南昌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昌東高校園區的瑤湖西岸,是具有世界級水準的大型體育中心,總占地面積為502000m2 ,總建筑面積為140487.0m2 , 總投資額為16.7億元。 江西省奧體中心總體規劃為采用以“1 場2館”為主體,附屬工程為補充, 基礎設施相配套的布局。“ 1 場” 為可容納 60000 名觀眾的主體育場,“2 館”為游泳跳水館和球類館,是“ 七城會 田徑、足球、跳水、游泳等項目的比賽場地。
江西省奧體中心
1.1.2 南昌國際體育中心
南昌國際體育中心(以下簡稱南昌國體中心)是南昌市為承辦 2011 年全國第 7 屆城市運動會規劃新建的主要體育場館 , 總占地面積為 696667m 2 , 總建筑面積為 258000m 2 , 總投資額 14 億元。 采用“ 1 場 4 館” 布局, 即體育場、萬人體育館、綜合體育館、跳水游泳館及網球中心。中心體育場舉行城運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 場內觀眾坐席約為 70000個(見表 1)。
表1“七城會”2個主要比賽場館概況
場館名稱 | 地址 | 投資額(億元) | 場館單體項目 | 規模/面積 | 主場容納觀眾 |
江西省奧體中心 | 高新區紫陽大道 | 16.7 | 1場2館 田徑、籃球、足球、游泳、跳水、花樣游泳等 | 502002(占地/m2) 140487(建筑/m2) | 60000 |
南昌國體中心 | 紅谷灘新區 | 14 | 1場4館 田徑、籃球、足球、網球、跳水、花泳、水球等 | 696670(占地/m2) 258000(建筑/m2) | 70000 |
1.2 賽后場館運營現存的問題
我國場館多是為承擔大型賽事而修建 , 在場館的設計和建設中主要考慮滿足賽事的需求, 較少考慮其他需求, 經營范圍狹小。從實地考察中了解到, 江西奧體中心和南昌國體中心賽后場館的運營現狀不容樂觀, 主要表現在:大部分場館閑置, 資源浪費嚴重;巨額的場館維護 、保養費用及冗員膨脹, 給場館帶來較大的運營負擔;賽后場館經營狀況不理想, 與城市脫節;場館運營中“以體為本”的樸素觀念盛行, 造成場館綜合利用率較低等。
南昌國際體育中心
2.賽后場館運營現狀的影響因素分析
2.1 南昌市的經濟發展狀況, 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水平為例
從根本上講, 體育消費屬于滿足人們享受和發展需要的消費, 體育消費水平宏觀上受制于地方整體經濟發展水平, 微觀上直接受人們收入狀況的影響。 南昌屬于全國二線城市 , 2011 年南昌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467 元、人均消費性支出 15234 元。 表 2 列舉了我國曾經主辦過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等體育大型賽事具有代表性省市的 2011 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情況。 由表 2 可知, 南昌市居民的經濟收入和消費水平不高, 說明城鎮居民的體育消費占人均消費性支出更加有限。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場館賽后在體育服務方面的開發利用。
2.2 場館規劃設計欠合理, 導致賽后運營不能滿足多元化運營的需要
在大型場館建設中普遍存在著追求規模最大化的傾向。目前 , 我國場館在規劃設計中以體育賽事需要設計為主, 較少考慮賽后運營和日常運營的需要。 盲目地擴大場館規模, 一方面, 脫離了中國的實際情況 , 造成資源的浪費, 運營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 場館的維護、保潔費用負擔加重, 還致使場館的多元化運營受到了較大的束縛等賽后場館運營難題。以南昌國體中心為例, 總規劃面積 696670m2 規模, 總建筑面積為 258000m2 , 成為具有地標性的世界級體育建筑, 雖然場館的規模大對其承辦大型的國內外賽事有利, 但對其賽后場館多元化運營帶來諸多的不便, 而且需要的維護、保養費用等, 也將產生較重的運營負擔。
表2 2011年部分省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情況
省市名稱 | 人均可支配 收入(元) | 人均消費性 支出(元) | 曾經舉辦的大型賽事 |
北京 | 32903 | 21984 | 奧運會、亞運會 |
廣東 | 34000 | 28000 | 亞運會、九運會 |
濟南 | 28892 | 18045 | 十一運會 |
南昌 | 20741 | 15234 | 七城會 |
來源:根據2011年各省市統計局在網上公布的數據制表
2.3場館選址不合理及賽后場館經營與城市生活脫節
場館的建設選址對其賽后運營有較大影響, 也是造成賽后場館與城市脫節的一個重要原因。以江西奧體中心為例, 一方面, 地處南昌市郊區 , 規模大、設施齊全的場館遠離城市道路和居民生活區, 人流量稀少, 加之周邊配套設施不完善、周邊居民消費能力低;瑤湖周邊高校的場館趨于飽和狀態, 并隔有一定的距離, 造成場館出現“ 曬太陽” 的情形, 資源閑置嚴重;另一方面, 場館實行封閉式管理, 采用圍墻、綠化帶等將場館圍起來, 場館有專人值班, 日常情況下不對外開放。 因此, 場館與城市生活的融合, 不僅是關系到賽后場館運營, 甚至是成為了整個城市的體育產業和市民文化生活協調發展的重要課題, 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2.4 賽后場館的經營、管理體制滯后, 政府政策與保障措施不夠完善
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 使得大型場館的運營必須接受行政部門的領導, 缺乏自主經營權等不利于賽后場館的高效利用。目前, 以南昌國體中心和江西奧體中心為例, 第 1 , 經營管理層在思想上還是以傳統的經營理念為主, 沒有更新、創造運營理念, 再加上產權不清晰致使場館缺乏自主權, 更加難以展開高效率、低投入的運營管理模式;第 2,場館的規劃建設與經營管理相分離的體制, 導致良好的運營思路在場館的設計和建設中難以體現, 造成場館規劃建設與賽后運營的嚴重脫節;第 3 ,場館的納稅種類較多、費用較高, 稅費負擔沉重, 使賽后場館的運營受到了較大的限制 。
3.賽后場館的運營對策研究
3.1 以體為本, 積極融入城市, 加強場館的多功能綜合利用, 提高場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場館在以“體” 項目的運營上要充分發揮多元化、多功能的綜合利用能力。以南昌國體中心為例, 承接中超聯賽等大型體育賽事或用于青少年與業余訓練和小型比賽, 提高場館的使用率和經濟效益;改造場館的形式, 利用良好基礎設施, 承接文藝體育商演, 提高場館的綜合利用能力;針對不同的人群, 將“ 跳水游泳館” 改造成大型水上活動中心, 將成為市民休閑樂園, 由水上娛樂池、兒童戲水池、游泳池等水池組成, 為市民提供娛樂、健身服務等。 由此說明:場館的多元化發展姿態, 既使賽后場館的高效利用成為可能, 更滿足了市民的娛樂、健身等需求。
3.2 重視場館運營人才的開發、培養, 引入專業的體育管理團隊, 提升場館的管理效應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場館投資建設結構的調整, 以及經營的市場化運作, 公共場館要想求得生存和發展, 引進、培養復合型人才和在管理上要求有專門的管理團隊進行運營操作已不可或缺。通過借鑒國內外大型場館的運營經驗, 南昌國體中心、江西奧體中心以服務外包為主要手段, 將保養、票務等外包給專業團隊, 把場館的附屬設施和閑置土地采取租賃、承包、委托經營等方向, 引入外部資本經營, 可以解決巨大的保養費用, 避免冗員過多的現象。 通過培養專業的場館運營人才, 增強市場和主動營銷意識, 并結合南昌的實際情況, 開發新的服務領域,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 提高運營收入。場館賽后運營的專業化、市場化, 對賽后場館打破經營手段單一、競爭力不強的迫切局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3 賽后場館應走市場化道路, 創新市場運營理念, 提高場館利用效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場館的產業化運營是未來的發展模式, 是提高場館使用效率的基本途徑。據兩場館的實際情況, 通過主動與大型活動組織者、演出經紀機構等溝通、聯系, 積極申請和申辦各種大型活動在場館內舉行, 如明星演唱會、大型展覽會等。 利用場館自身規模大、容納觀眾人數多、交通便利等特點積極參與大型活動的運作, 為大型活動組織者提高各種必要的衍生服務。 還可以借鑒國內大型場館的賽后運營模式, 采取“ 政府主導、社會集資、專業化管理” 的新型投資模式, 推動以市場為導向, 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的場館管理體制改革, 是場館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發掘場館的潛力與作用, 增強場館的長效利用能力。
3.4 政府應加強賽后場館運營經濟與政策的大力扶持, 促進場館服務業的發展, 增強場館的社會效用
體育事業屬公益性事業, 場館屬于非經營性實體。要想突出公益性并享受稅費減免政策, 必須從國民休閑、國民體質和社會空間等維度展開。一方面, 政府應該制定減免稅收 、優惠轉讓土地所有權、降低企業上市門檻等一系列鼓勵政策;另一方面, 政府向群眾提供必要場館設施對外開放信息與支持, 滿足市民休閑、娛樂和健身的需求, 還可以將部分場館嵌入南昌旅游的服務體系當中, 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例如:將南昌國體中心的景致特色與南昌紅色旅游特征相結合, 吸引了大批的市民和國內外游客在此休閑、娛樂等。因此, 政府在賽后場館的運營過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對場館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保障。
4.結論
4.1 “七城會” 后場館的運營應當創新運營理念, 積極融入城市, 使賽后場館成為集賽事、商演、市民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場所, 逐步實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4.2 注重專業的體育運營人才開發、培養及充分發揮專業管理團隊的場館運營能力, 開拓創新, 增強場館的市場競爭力和運營效率。
4.3 不斷完善政府的保障措施和扶持政策, 創新管理體制、管理模式, 為賽后場館的良好運營保駕護航。
4.4 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場館運營經驗, 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 采用適合的運營模式, 是其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效方法。
掃一掃加好友